如何写多读后感

  作者: [字体: ]

看完一篇课文或外读物,同学们经过认真总结,把心得体会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事么好处呢?
第一,写读后感能是同学们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写读后感是每一个同学提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好机会。写了读后感,使所学的东西充分消化,学与思结合在一起,把书本知识消化理解的更深更透,并可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
第二,写读后感能是自己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读书地方法好于快,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读完一篇课文之后,我们在回顾检查一下它的内容,并加以总结和分析,这对同学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写读后感能够积累学习经验。学习的经验,必须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读完一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几年后就变成了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这对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同学们,你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吗?如果你能长期坚持写,一定有收益的。不妨试一试!

1、拂不去的尘埃
——读余秋雨《道士塔》有感
★林明敏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拂去了往事,却拂不掉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那触目惊心的伤痕。
敦煌,一段曾经如此灿烂的历史,就这样结束在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手中;敦煌,一段被尘封的记忆,在今朝被无情地揭开,暴露在空气中。堂堂中华,为何留不住自己祖先留下的稀世珍宝?又为何,把它沦落之外国人手中?
当一箱箱经书画卷运出敦煌时,政府又在何处?我多么希望我能生活在那个时代,我能跨上战马与之周旋,在王道士欢送“大人”时候,斥责他的无知……
王道士只因无知,他是农民,他爱财。但是,中国政府官员呢?你们难道不知那是文化历史上的奇迹吗?难道那些莫高窟的“文化”只是用来取悦上级的道具?失去,才懂珍惜。就如圆明园,曾经是那样的富丽堂皇,可是在经过一番掠夺之后呢,一派凄凉的景象。莫高窟的文物,现在再去外国人手中取回来,有意义吗?那是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历史,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为何在外国人手中?当初一同夺走的,不只是文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文物可以回到中国,可是尊严,早已在几百年前就让外国人踩为尘土,不知飘散到何处了。
莫高窟的一切,更应该让我们敲响警钟,自强不息。岁月悠悠,会带走伤痛,但那伤痕会永远隐在敦煌那片沉重的空气之中,散发着伤感的气味。
当我的思绪再一次注视着那座塔,总想拂下塔顶的那一指尘埃,久久凝望,轻轻抹去……终究没有抹掉,因为那一切无法抹去,更无需去抹。

2、留几声叹息给清朝
——读《道士塔》有感
☆刘荣天
莫高窟前,有一位道士正在肆行无忌的把中国的文物一件件的卖给外国人。那位道士就是王道士——王圆箓。其实这里,我大可不必写出他的名字,那位王道士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以至于外国人只用了一丁点儿钱就换走那么多祖先留给我们的遗物,这里面也许有经文书卷,也许有许多的奇珍异宝。可他对眼前的这一切并不在乎,反而还对来偷运文物的外国人拱手称臣:什么“司大人讳代诺”、 “贝大人讳希和” ……他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对于这样一个道士,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可是清朝政府,就没有谁来把这些文物运走,保管起来?理由是出不起“运费”!我们可以回头再瞧瞧那些官员们生活的地方,就知道政府绝对不会出不起那些运费。这时,我跟余秋雨也有同样的感受,如果交给敦管理这些文物遗产,不是会更好吗?
堂堂中国,偌大的清朝,什么军机处,内阁,什么中书科、内翻书房,什么吏部、户部、礼部、乐部……可一个管文物的机构在哪里,也许是有,而那些官僚们都去干什么了?只顾着自己去娱乐,难道那些中国悠久的历史都是拿来取悦上级的吗?今天拿一样,明天取一种,在那些官员手中把玩的文物价值和来源,不是没有人知道,而是在腐化的清朝末年人心、官心、良心也随之淹没、颓败。
清朝末年,先是鸦片战争,接着是圆明园被毁,多少人眼睁睁地看着敦煌的文物被洋鬼子一件件地给掠走,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也许会令清政府动容,想想,就是一个普通的出水用的兽首,也价值百万,别说是什么镇园之宝了。再想想,在敦煌,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难道会逊色于圆明园?
我恨清朝的官员们。清,这个朝代,中国人丢掉了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丢掉了尊严!
看看,虎门销烟,林则徐睁开了看世界的眼睛,看穿了洋人的狼心狗肺,而此刻的清政府的多数官员还是躲在天朝的美梦里;1894甲午之年,中日开战,清朝的皇帝、太后在哪里,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在干什么?在筹备慈禧的寿宴,荒唐呀!筹办慈禧大寿是朝廷官员的头等大事!
一个伟大繁荣的朝代,气象万千,吞云吐雾,如唐朝一样开阔;一个闭关锁国的朝代,气若游丝,掩面叹息,如清末一样。
留一声叹息给清朝,留一个莫高窟的遗憾给中国,留一个千年的警醒给后人!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草房子读后感450字
下一篇:燕子读后感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