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年说的话

  作者: [字体: ]

古时农历元旦,拜年贺节是一项主要活动。这天清早,臣僚们要到朝廷向帝王贺节,同族的人要到祠堂举行团拜仪式。最为繁忙的,当然还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登门拜年。有的人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便外出,派子女出门代贺。即便这样,一些清规戒律常常使人苦不堪言。于是,至宋代,为简化手续,方便使用,专门用于拜年的贺卡应运而(http://www.wdczx.cn)生。

贺卡最早称“刺”,又称名刺、名帖,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后汉书·井丹传》称井丹“性清高,未尝脩刺候人。”宗臣《报刘一丈书》:“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前者说传主不送名帖之清高,后者则说送帖者见不着主人之尴尬。起初,“削札为刺,止于达名姓”。写上贺词,成为一种专门的“书面”拜年形式,是宋代及以后的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贺卡名堂多多。

飞帖迎春。清·甘熙《白下琐言》:“新岁以红柬书名,互相投递……谓之飞帖。”古人习俗,从正月初一至初五,都称拜年;初六到十五,称作拜晚年。尽管如此,但还是强调早:初一一早。是故,元代马臻有《至节即事》诗:“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似乎可以说,初一早晨,春城无处不“飞帖”。

名刺自投。相比于登门拜贺,自投名刺既表达了礼数,又省却了见面的繁文缛节,寒暄客套,双方都方便。但是,自投,数量不多还好说;太多,力所难及。同时,虽说是“亲自”,以示郑重,但在世俗看来,不免有失体面。唐代诗人元鸲重酬乐天诗》有云:“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望门投刺。每逢新年,如果上司、同僚、亲朋太多,难以一一登门拜谒时,有钱有势之家,会派仆人呈送一种二寸宽、三寸长的梅花笺纸,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及祝福语,代为拜年。明人陆蓉《菽园杂记》载:“拜年……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

亲笔手书。宋代,一些社会名流,喜欢用亲笔手书的名帖相互拜年。小小名帖,虽比不上巨幅大轴,却别具一格。于是,名家拜帖,历来被视为珍品,每多收藏。据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其家藏有北宋著名文人秦观的一份拜帖,上款为“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下款是:“高邮秦观手状”。敬贺正旦,即今日“恭贺新年”的意思。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