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作者: [字体: ]

20xx年12月13日晚上,我和同寝室的同学一起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我们第一次大家围坐在一起认真地看了这部历史性的电影,身为90后的我们,其实并不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但是能和室友一起看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从而也从电影中了解了中国过去100年的历史和曾经那些伟人所做的一切。100前的中国还很落后,在广州起义后,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其中电影片段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喻培伦身装炸弹,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清朝士兵同归于尽,来建立新中国,还有林觉民在被俘虏后,他虽然脚被锁链铐着,但他依然表明自己改革的观点,而正因为有了这些革命骨干生命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革命。
1911年10月10日-20xx年10月10日,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毫无疑问,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意义莫过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只是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真正了解其意义的又有多少?我们的纪念不是为了忘却……现在崭新的社会是用无数淋漓的鲜血和别无选择的伤痛换来的。而我们现在做的只能是纪念那些伟人,向他们的行为致敬。也许现在我们还是会问革命所为何事?电影中的各位伟人给了我们答案:
在绍兴被杀害的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认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更深入人心;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一个心里,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而生在当代的我们所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眼前美好的生活。记住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在这旅途上有你,也有我。——————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首发式暨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书画展。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总计有 30 种著作, 34 分册, 1400 余万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新成果是共计 4 卷、 20xx年记忆与诠释》,研究中国人百年来的 “ 辛亥革命记忆史 ” ,为辛亥革命研究开辟了新视野、拓展了新领域。 10 卷本、 500 余万字的《辛亥革命史事长编》,将经过考订的重要资料编纂成册、集中出版,弥补了辛亥革命资料多而分散、不便检索的缺憾。
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11 年4 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3?29 ”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
1911 年4 月27 日,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血战一昼夜,不幸失败,同盟会骨干成员牺牲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 具,丛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虽然此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在辛亥革命的历次起义中,广州起义堪称是最壮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
11 日上午,来自海峡两岸的40 余名记者来到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开始“重走辛亥路”联合采访的首站行程。记者团在肃穆的气氛中来到烈士墓前拜谒,并联合采访了温国杰、郭月红、罗锦初等六位辛亥革命烈士遗属。
今年76 岁的温国杰是辛亥烈士温生才的嫡孙。为了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他从1989 年开始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并在20 年的时间里将先辈的事迹讲给青少年听,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说,要将先烈的遗志发扬光大,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 年11 月12 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六岁便开始参加农业劳动,十岁始入村塾读书。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的华侨中,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小团体 ——— 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 “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 ,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主张。 1895 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在广州和日本横滨等地也建立了兴中会组织。 1895 年和 1900 年,他领导兴中会并联络会党发动了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辛亥革命忠烈千秋”海峡两岸专题书画展在南岳忠烈祠开幕。
南岳忠烈祠是中国大陆纪念抗日战争将士阵亡的大型烈士陵园,不少为辛亥革命而捐躯的烈士英杰在此长眠。此次“辛亥百年忠烈千秋”海峡两岸专题书画展览,由民革湖南省委主办,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等协办,名家云集,名作荟萃,共展出海峡两岸许多政要和一线书画名家创作的各类作品220 余幅。这些作品艺术地再现了辛亥革命这一伟大事件中的革命先驱和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和视野深切缅怀了革命先驱,讴歌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主独立与和平崛起的伟大壮举。
“振兴中华,是辛亥革命伟人孙中山提出的口号。一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为此而奋斗不息。”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在开幕式上表示,以历史和文化为桥梁,以亲情、乡情和友情为纽带,多层次、多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两岸各项交流,是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一环。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观后感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