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观后感

  作者: [字体: ]

第一次听到《金陵十三钗》时,本能地想:《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倒是有的,这十三钗又是谁呢?难道是《红楼梦》的续篇?难道是又一个戏说或穿越的故事?
后来又一次听到《金陵十三钗》是在娱乐频道的报道上,说张艺谋花巨资神秘培养新人,呕心打造《金陵十三钗》,再现南京大屠杀史实。原来金陵十三钗是讲南京大屠杀中的故事,而且作者严歌苓是近年来一系列热门影视剧的原著作者,例如:《少女小渔》《铁梨花》《小姨多鹤》等。于是就心动了,在为影片造势的欲盖弥彰中我更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故事?玉墨又是一个怎样的悲情人物?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群生活在秦淮河上的烟花女子为躲避日本兵的祸害,想尽办法躲进了一所美国人主持的修道院中避难,修道院里还藏着十几名的金陵女子学院的女学生,和二名在集体屠杀中侥幸逃生的伤兵。后来行踪暴露,修道院里所有的中国男人都男人般的死去了,为了解救十几名女学生免遭日本人残暴无人性的摧残,一船的烟花女子决定牺牲自已,用她们活生生的躯体换得一次也许是她们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
故事并不复杂,却几次不忍卒读,实在受不了对那残忍画面的想象。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几个场面再现了那场战争,再现了那段血腥的史实。我印象深刻:
场景一:大批的中国军人——几十万人,因为相互间的信息不通,被日军集体骗到河边束手就擒,临河射杀,第一波射杀完毕后,第二波进行刺刀补杀,就是为了彻底消灭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场景二:当侥幸逃过两轮屠杀、奄奄一息的军人被中国收尸队发现时,普通的收尸队员本能的人性挣扎——救或者不救。令人动容的是,当我还沉浸在叙述中时,作者用旁观者的语气客观地陈述了这些收尸队员后来的下场:同样被屠杀。这种情景内外的跳跃,让你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愤懑。
场景三:当秦淮妓女以本色的插科打诨近乎死皮赖脸的方式进入修道院,又与同样躲在这里的中国军人打成一片时,我似乎忘记了这是一部血腥的史实,而只以为是又一曲靡靡之音,又一曲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却不想这种醉生梦死更是为后来的自我救赎和牺牲做铺垫。
场景四:这是一连串的血腥场景再现,从修道院的工人失踪到神父在水源找到他的尸体,再到作者倒叙日军蹂躏孕妇、残杀腹中胎儿、甚至虐杀少女、老妪等令人发指的恶行,最后,中国军人为保护修道院不被进一步的伤害而挺身而一个个首身异处、被子弹打成筛子…… 沉重、愤懑、让我读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说玉墨是小说的灵魂,那些一闪而过的人的痛苦选择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曾经不知愁滋味的唱诗班女学生,在令人发指的残酷环境中面对可以安全逃离的诱惑,是选择放弃自尊讨好的离开还是坚守尊严骄傲的拒绝施舍,却将面临另一场更大的劫难?一个身在海外的父亲,是放弃一辈子心血积累的财富、民族气节甚至生命回金陵救自己的女儿,还是放弃一个女儿,成全自己的家业、性命和气节?生死一瞬间,这种选择的煎熬,在作者冷静的文字下,更让读者心碎。
最后,在社会的大悲剧中,人性的光辉像灰暗天空中的一抹亮色,让人痛彻心扉后看到的一丝悲剧的希望。这个希望恰恰是被世人所不耻的风尘女子。在天地间,人的生命尊严是平等的。在事实的悲剧发生前,凭什么要让风尘女子替代良家女子就是对的?但是,我的心里竟然也是如此揣测剧情的,而且也自觉地认为这应该最好的方法。但是,真的吗?
由此联想到历史上许多的风尘女子。诸如秦淮八艳的李香君、柳如是之流,每每在民族存亡最紧要之际,这帮风尘女子身上所体现出的凛然气节,令无数的大夫士子,独夫大宦们相形见绌,赧颜愧死。正应了一句古语:下下人有上上德。
死有轻如鸿毛,重于泰山。人生苦短,我们要的是什么?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世俗往往给我们自相矛盾的答案。历史给我们真相的同时,更告诉我们要自强更要珍惜。在和平时代,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平等地看待身边每一个人。
还让我动容的是,战后书娟拼命找寻玉墨的踪迹,这个曾经让她不齿、痛恨甚至诅咒的风尘女子,却成为她自此一生的牵挂和执着。这是宿命的轮回还是救赎的升华?我不得而知,我只是感同身受着书娟的执着,努力浸润在这种本能的执着中无法自拔。
我不知道会不会最终走进影院看这部电影,我对玉墨和贝尔的缠绵没有兴趣。我只是赞同一个网友的建议: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西方人、日本人,看到这本书;我希望,它被翻译成每一种文字,让所有的人知道:曾经这世界上有个民族是多么的不成之为人类!我希望,每一个越来越不清晰那段历史的中国年轻人,重新认识那个在他们眼中爱干净、精于技巧、懂得礼貌的民族。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尊重身边每一个生命,让真善美的花园芬芳四溢,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金陵城温柔拥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河水带着浓厚的脂粉香味洇过青衫磊落的书生的纸墨,泛黄的古卷中便多出了哀艳的一笔。河畔青楼里含羞带笑的女子素手轻抚琵琶,弦上的靡靡之音穿越了渺远的时空在我们耳边响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抬手落笔十四字,千百年来“风尘女子多薄情”的观念便在世人心中挥之不去。
这是一座奇崛的南京城——六朝金粉足以使它名垂千古,“秦淮八艳”更是添上柔靡香艳的色彩,何况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在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史上它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然而,“南京大屠杀”的惨遇几乎遮掩了曾经所有的繁盛,提起它人们心中便有着不可抹平的伤痛。多少史学家劳心费神揭露惨痛真相,多少文人不惜笔墨声讨凶残外敌,多少影片重现惨景召唤良知与人性。混乱的大背景映衬着血腥的战争场面已然给予我们极大地心灵震撼,可又是谁的双手颤抖着把镜头对准鲜为人知的一隅,让我的心像是被灯花灼烫一般疼痛而炽烈。

                                     风雨满楼动人情
    从这十四位衣着光鲜的“秦淮河女人”第一次映入她双眸的那一刻起,“优雅”这个原本作为书娟从古老传说中得来的描述她们的美好词汇就彻底颠覆了。她们不顾礼数地在地窖饮酒打牌、喧哗吵闹,衣衫不整地与约翰当众调情、举止轻佻,不知廉耻地抽烟媚笑、口吐荤话。在这群涉世未深、内心纯洁的女学生面前,她们显得那样低贱和不堪。
在那样世积乱离、动荡不安的岁月,尊严和操守已经成为无足轻重的闲事,没有谁愿意在艰难逃生的道路上再背负这沉重的世俗枷锁。然而却有这样一位女学生,她本着内心的纯净与清高的坚守,在一个普通的早上堵在厕所门口阻止“秦淮河女人”进入。她轻视她们的职业、唾弃她们的放荡、厌恶她们的不洁之身,她们却习惯了别人的白眼斜视,只是嬉笑着好言相求。可是她怎样也不肯对这些恶俗的女人网开一面,肢体冲突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正当“女生”与“女人”撕扯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颗子弹击碎彩色玻璃恰入女生咽喉,腥热的鲜血溅满女人的面颊。所有人惊恐地喊叫着四处逃散,外寇入侵带来的伤害永远比内讧带来的不快让人惊悸惶恐。
    这群日寇完全丧失了人性,他们发现女学生后便如饿狼般追赶施暴。那群女人慌乱快速藏入地窖,敞开入口等待女学生。书娟和几位女同学刚到地窖入口,被身后追赶上来的日寇一声喝住。地板上下的两双眼睛短暂对视,书娟果断勒令同学跑到楼上,紧随其后的日寇穷追不舍,沉重的脚步踏过地窖上方的木板。女人们胸脯起伏着惊魂甫定,庆幸自己躲过一劫的同时心好像被噬咬了一般疼痛。
    木板上方不断传来女学生的呼救声、惨叫声、痛哭声,女人的心房里涌滚着灼热的血液,或许这一生都难以安宁。

                                                泪洒锦袍诉衷情
    她在那群“秦淮河女人”中傲然独立,她行走时腰肢摇曳、风情万种,她静立时妍姿巧笑、顾盼生风,她谈吐时朱唇轻启、眼波流转,她沉默时清气含芳、绮丽难忘。她是翠禧楼的头牌——玉墨。她在浑浊的风尘中娇艳着,在惨烈的战争中端立着,在多舛的命途中盛放着。她以凌人之势出场,必然以高人之举收场。
    她举止优雅地从地窖中拾级而上,顿了顿脚步,眼角不屑地扫过约翰的面庞,纤纤素手搭在他的手掌。如此娴熟的动作彰显着精准的西方礼节,这不是庸俗的风尘女子所能驾驭的场面。她用让在场所有人惊疑且惊叹的流利英语与约翰交谈,连女学生们都不敢对她产生纯粹的鄙夷。她驾轻就熟地与约翰周旋,同对待之前那些寻欢作乐的男人一样,无非是想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对这个举止放浪的洋人,她着实轻视且厌恶。倒是对那些女学生们,她三分礼让中还存着一分爱怜。日寇入侵的那天她坚持敞开地窖入口等待女学生,可等到的却是命悬一线的抉择。她怎样也不会想到书娟会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开,这样的恩德让她感激却痛心,不知这份恩情何时能还。
    躲过了一批如狼似虎的日寇,却迎来了一班衣冠楚楚的禽兽,他们以让女学生参加歌唱表演的名义掩盖人人皆知的罪恶企图。战争的天空永远布满阴霾,凄冷的夜晚遮挡了女学生们内心的恐惧,但却消除不了她们誓死不屈的贞烈。玉墨想起自己像她们这样大的时候。十三岁之前她是班里英语最好的学生,她曾爱过一个俊朗的男人,她原本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命途。她不想自己的惨痛经历让这些学生们再次尝试,原本就欠书娟一条命,还了吧!
这些“秦淮河女人”做了一件有情有义的事,女学生们痛哭着称她们“姐姐”,她们含笑带泪叮嘱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妹妹们,要替她们好好活下去!

    一切准备就绪,这群平素光鲜亮丽、风情万种的“秦淮河女人”们穿着素朴的学生服,剪成齐耳的直发,竟让眼前的女学生们惊呆了。她们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何种装扮,都掩饰不了骨子里的美丽。姐姐妹妹们都笑了,为此刻的单纯,单纯地笑着……
    玉墨抱着完好的琵琶,抚着被豆蔻的鲜血浸染过的琴弦,提议一起唱一曲《秦淮景》了豆蔻的一桩遗愿。大家欣然应同,说是要这些起初厌恶她们的妹妹们记住她们的光彩。
    玉墨正中端坐,她们两边排列开来,随着和畅的乐曲摆出柔美的姿态。书娟抱膝坐在地上,仿佛看到了昔日歌舞升平的翠禧 楼中,她们一字排开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释放华丽的光芒。
    “奴有一段情呀/唱罢啦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
    靡靡之音早已被时光冲散,她们的绣口吐出的是一个繁盛的金陵城,是埋藏在所有风尘女子心中不为人知的呐喊声——舞裙歌袖亦有情!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观后感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