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3观后感

  作者: [字体: ]

5月的一个晚上,与LD相约看了场3D版的《泰坦尼克号》。距我们第一次在学校大礼堂观看《泰坦尼克号》,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5年。重温这部电影,概括起来,主要有“八个一”:
一个尺寸:泰坦尼克号首先是一艘船,当然,它不是一般的船,它是艘大船,它是艘有名气的大船。3D版《泰坦尼克号》更加直观地告诉了我它的大小。我从网上搜了些泰坦尼克号与中国第一首航母“瓦良格”号的主要大小尺寸。泰坦尼克号舰长269.06米;舰宽28.19米、吃水10.54米;排水量52310英吨;动力59000匹马力。“瓦良格”号舰长304米、水线281米;舰宽70.5米、吃水10.5米;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排水量:57000吨(标准),67500吨(满载);动 力:4台蒸汽轮机 4轴20xx年前,当然是巨无霸了!对于二者,我都没有机会亲眼所见,但通过3D版,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泰坦尼克号的巨大与豪华。同时,作为参照物,也使得准军迷的我能够对“瓦良格”号航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是最大的收获。
一段历史:看《泰坦尼克号》,必须了解一下它的背景。其时欧洲已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了手工时代→蒸汽时代(机器时代)→电气时代的过渡,人们掌握制造技术日臻成熟,创新动力十足。1912年泰坦尼克号的建造与处女航,无不透露出这个时代人们无与伦比的自信——挖掘技术、掌握技术的自信。自信是个中性词,但过度的自信往往引发灾难性后果,不幸的是,泰坦尼克号的设计者正是如此。从乘坐者对这次航行的期待,从设计者对图纸的不断变动,从操控者对航速的不断提升上,甚至从杰克式的流浪汉们得到那张船票的兴奋表情上,我们都能看出,这种自信的痕迹。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历史发展的进程一再告诉我们:历史车轮始终滚滚向前,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远,只有更远。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
一种情色:15年前我们尚在大学校园,对《泰坦尼克号》初映时万人涌动、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现今仍记忆犹新。不可否认,15年前我们携手看《泰坦尼克号》时,是打着爱情的旗号去的,实质上更想看看爱是如何冲动并爆发的。在见证爱情的同时,内心深处夹杂着对情色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渴望。片中萝丝丰腴的裸体(还是背影)如同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让人多少感觉到16元电影票票价或多或少打了折扣——要知道,在15年前,16元钱可以吃6锅砂锅绘面!如果碰巧眨了一下眼,整场电影的意义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老版没有,3D版似乎更少——15年过去,我们经历了太多,情色的概念自然也变了味。
3D更真实,但仍不全面,仍观感仍十分有限。正如在回应大家杰克为自己画裸体油画时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行动?年迈的萝丝幽默地说:让你们失望了,他(杰克)真的太专业了!全裸的画面,杰克与萝丝在一起时热气腾腾、萝丝的手从窗玻璃上留下的水痕……这些昔日让人血脉贲张的画面,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小case。因为《泰坦尼克号》毕竟不是情色片,而是爱情片。看《泰坦尼克号》,寻找的是一段青涩而又情色的回忆。
一份爱情: 《泰坦尼克号》是爱情片,展现的是凄美、感人的爱。杰克萝丝相遇、相恋、相救、相托,为我们诠释了西方式的爱情观。萝丝遇到杰克后快速坠入爱河,随其出入“下流”场合并乐之陶之,说明其本性与“上层社会”间格格不入,既然如此,对这场编造的爱情戏,我有几个疑问:萝丝未婚夫家族如此显赫,为何偏中意寡母独女?究竟萝丝的性格中哪一点儿为其未婚夫所钟情?既然真的如此在意萝丝,为何处处横挑鼻子竖挑眼?《泰坦尼克号》只是一场电影,其内容、情节、场景、演员再优秀,但对爱情的诠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仍然不能为我所认同。远到《少林寺》中小虎与白无瑕两小无猜、天真无邪,《归心似箭》中老魏与玉贞之间质朴自然、含蓄深沉,近到《山楂树之恋》中静秋与老三之间的爱情,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真切感人。这些爱情接受起来非常自然,一直为我所推崇。即使时至今日,我们仍羞于说爱,不论爱有多深,说爱的场合仍有限。这是民族性格使然,也许目光的交流就够了,因为目光蕴含的爱远甚于口头表达,表达得太过反而让对方怀疑泡沫太多。在我看来,《泰坦尼克号》中展示的爱情,仅是一场偷情——一夜情OR一夜性,仅此而已。
一种态度:当死神向你招手时,你是什么态度?还能保持淡定吗?《泰坦尼克号》给了我们一一展示。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68%的人在这场海难中丧生。面对死亡,大多数人茫然不知所措、窜来窜去、不知所终,但仍有一部分人总令我们难忘:我们忘不了演奏音乐的乐队指挥及乐手们,佩服他们在那种状态下仍能演奏出成调的乐曲,他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忘不了那个高雅的富翁临终前仍坚持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像个绅士”;忘不了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的船,在最后一刻跳进救生艇;忘不了萝丝的未婚夫溜进妇孺群中苟且偷生的猥琐形象;更忘不了萝丝杰克互救互爱、生死相依、不忍离别的真情告白。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船,最终沉没了。那一刻,真是神马都是浮云哪!
一个画面:不可否认,《泰坦尼克号》的海报中杰克与萝丝在船头的“双飞”造型很出彩。“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非常符合中国人对爱情“比翼双飞”的期许。作为一个女孩子,站在高达米的船头,猛然睁开眼睛,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天空,耳边是呼啸的海风,身后是爱人温暖的怀抱,脚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绝对刺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尽管有点儿心惊肉跳,有点儿心虚,有点儿头晕目眩,但,爱情,要的就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正是因为这种感觉十分奇妙,加上正值黄昏,使其显得更加浪漫,一时间宠辱两忘,时间停滞……这是《泰坦尼克号》的高潮,恐怕也是萝丝日后记忆中最美妙的高潮吧!此情此景如此经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从此以后,此类造型被相继模仿,甚至后来更加夸张与恶搞。
一首好歌:与“双飞”造型同样为人熟知的,就是《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这首歌。这首歌旋律深沉、抒情、优美,如同天籁之音在海面飘荡,随情节发展如影随形,恰到好处地起到了丰富情节、烘托气氛的作用,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对爱如泣如诉的表述,席琳迪翁尽管用英语演唱,但仍让人体会到它深刻的内涵。让人感受到音乐的奇妙——其实,这都是爱情的功劳!
一位名导:《泰坦尼克号》谢幕了。导演卡梅隆的名字浮出了水面,之前我并不知道是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导演了这部片子。在我心中,他与斯皮尔伯格、张艺谋一样出名。
一见钟情即成永恒,一幅油画升华爱情,一场性爱托付终生,一句承诺支撑余生,一对爱人生离死别,一件珍宝葬身海底,一幅画面永留脑海,一首歌曲余音绕梁,一场灾难让“人”现形,一段历史让人唏嘘。——这就是《泰坦尼克号》。
如果你没看过,那么抽空就去看。但愿多年以后,陪你重温这部电影的,还是当年的他(她),而不是依旧孤身一人的你。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观后感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