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乱 又怕不乱

  作者: [字体: ]

楼层开放书架已经运营了一个学期,管理模式也几经更新,其实管理学生主要是去整理图书,主要是怕书架上的书太乱,或者学生翻阅得满地都是而煞风景,所以总是期望书架的书能是整整齐齐放的。可是每次上下楼的时候看到的书虽然没有掉到地上,但是每节课的样子都不一样,或者这样乱,或者那样乱,乱得小心翼翼,因为总是在自己所属的那一层,颠三倒四。

每次上课前也看到有志愿者在整理书,尤其二年级的学生很负责,每每我走到旁边,只要看到,总是要远远打个招呼,我也时常表扬他们的敬业。

其实想想,如果没有人看书,那书架上的书不就永远整整齐齐,而就是因为每节课有同学看,有同学看完这本想看那本,所以才会乱,这种乱何尝不是学生爱阅读、我们楼层书架设立的必要论证呢?

想到此,我也坦然了。
 

最近的课堂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让学生提问,其余学生解答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层次性不强,表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的问题。明明是说的例1中的问题,一会儿又到了例2中的问题。虽然问题都能解决,但这样的弊端是,有些后进生跟不上节奏,课堂的纪律出现“散”的现象。而我也时常多重复一下问题以及答案,导致老师的话太多,学生反而不愿去听了。
当时,我就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把学生课前预习本上的“每课一问”象征性的排一排层次,是否会让课堂更加流畅。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样做下来行不行,我不由得深思起来。正如“古池楼主”给“山街秋日”一篇博客中评论的那样:如果学生的生活经验多了,学生也就长大了,也就不需要教学生什么了。我想,如果能让学生把所提的问题像我们成人那样非常有层次,我想这些学生也太“恐怖”了,多少会有点表演的色彩。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脑海中迸发出了两个词“乱不怕”、“怕不乱”。“乱不怕”指的是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层次性不强的问题,我们不要怕,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或者让其余学生重复这样的问题,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问题)。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让学生小结刚才的知识,确保学生有个系统的认识。还有就是在例题全部交流完之后,再进行提问,小结,就会避免“乱的”现象。总之,我们在学生“乱”的时候,自己不能乱,一定要紧扣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怕不乱”指的是在课上就怕学生不提问题,“乱”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一种积极学习的心态,以及对学生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说明这些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我们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否则被动的接受知识只会让自己所学是失去兴趣。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我们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千万不能“过乱”。上面所说的提前了解学生的问题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也要把握好度。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想才会让课堂更流畅,学生更主动。总之,一切都在摸索中,也在不断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所收获。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