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社会实践

  作者: [字体: ]

“我爱我的祖国”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上饶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江西上饶革命老区,历经一场“红色之旅”的历练。参观苏维埃革命老区、上饶集中营、了解新四军成长历程;下乡访大学生村官,体验中国“新农村”建设,看上饶葛源县的发展;“三清山”上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俊丽秀美,深思上饶旅游业的发展。一系列的活动,让这个暑期更加充实。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走访“新农村”。几个县都是国家“贫困县”,但是各县凭借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倒也是有模有样。一进县城,路边的小楼房着实让队员们半天合不拢嘴。两排沿街的小楼墙体一律贴砖,有的连多利克柱式也用上去了。往后走还有更多“半成楼”,正在施工中。实在难以让人将眼前的景象同“贫困县”三个字联系起来。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几户村民,了解情况。村口的王家或许是这个县模式的代表。王大叔几年前到宁波打工,第一年欠了不少钱;直到第三年情况才慢慢好转;第四年他便带着在外地挣的几万元回家盖房子了。现在他住是三层楼房,一楼堆着他平时收的废铁,二楼自家人住,三楼则空着。一般他们外出打工的,几年下来都能盖这么一栋楼房。此外,县里对县民的生活也给予很大的关注,特地为县民修建了一个休闲广场,档次颇高,四百来平见方的广场,错落着树桩式的茶桌,夕阳西下,务农归来时,稍作歇息,或邻里小酌,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除了走访贫困县,还与当地的一些大学生村官进行交流。什么才是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村官,一名大学生不选择东部的发达城市寻找机会而来的村里下基层,是出于何种考量……带着许多问题,我们终于见到了他们。一眼乍看之下,他们和我们没什么区别,反倒是比乡里,县里的领导们多了几分书生气。XX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XX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他们乘着“大学生下乡”的政策,成为了一名“村官”。小于毕业已经2年了,在广州工作了一年,也来到村官的队伍里。我对此很好奇,要是能在广州扎根下来,那不是很好嘛?以后工作,金钱,地位随着他的奋斗会不断提升,视野也大了,平台也宽了。小于说,家在这里,根在这里。家和根是他回到家乡当村官最根本的原因。

每年,有多少农村的孩子走进大学,真正最后能回到家乡惠及乡里的又有多少。大学是为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是为了改变一村人的生活?无疑,大学生给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了一剂“强心针”。

7天的行程,改变了我对农村的看法。国家的发展不能单看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楼林立;只有亲身走访了中国那些正在慢慢发展的落后地区,才能发现有真正的收获。




久未放晴的天空也为我们的出行褪去了阴霾着上金色的新装。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同行的老师也被我们愉悦的氛围所感染高唱着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经典为我们助兴。原本漫长的车程因为我们早有准备的娱乐活动而变得不再枯燥;原本颠簸的路程也因为我们高涨的热情而被忽略。到达花明楼已是下午三点,大家在由江泽民题词的“刘少奇故里”前拍照留念后便开始自行参观。我们爬上低矮平坦的台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左手叉腰,高昂着头颅眺望着东北方的刘少奇铜像。他用坚定的眼神和行动在黑暗残暴的“文化大革命”后证明他的心始终只为了中国而跳跃,他从未做出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紧接着我们在参观完刘少奇纪念馆后便去往刘少奇故居。“很大,很气派。”这是我们不约而同发出的感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因为生活优渥而不肯将全部心力用于学习,更谈不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尽管刘少奇家境优越但他依旧勤奋好学,又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九且当时对勤奋好读,知识渊博的人尊称为“书柜”于是刘少奇便得到了“刘九书柜”这个美名。
第二天清晨,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向韶山进发,去追寻伟人的足迹,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带着无比喜悦心情的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行驶在公路上。经过了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毛主席故居。它位于韶山冲上屋场,是一栋明显具有江南特色的土砖青瓦房,呈凹字形排列,东边为毛主席家,西边草房为邻居家,中间的堂屋为共用,供奉着神灵或先人牌位,堂屋大门上端挂着邓小平同志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的贴金木匾。进入室内,厨房、横屋、卧室、杂物房的陈设均是19世纪初典型的湖南农村家庭的用具和摆设,此外还有猪栏、牛栏和谷仓等。从室内出来,满目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众人纷纷合影留念,让这一刻的激情定格成永远的回忆。这个缔造了一个新中国的伟人,他不仅仅让全体中国人站了起来,它不仅仅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他还教会了我们感恩。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将曾经给予他帮助的父老乡亲们接到北京并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同,他说:“要不是他们,我可能还是个帐房先生或是一个庄稼把式,怎么也到不了这个样子哟。”在红色之旅的最后我们去往了命运多舛的彭德怀同志的纪念馆,尽管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尊敬、爱戴和怀念但他并没有过几天顺心的日子,他的一生似乎印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这句古言。
下午三点,我们结束可这次社会实践, 我们在回学校的路上,细细回味着在这次旅途中我们所收获的,我们收获了刘少奇的坚毅与刚强;我们收获了毛泽东的大气与感恩;我们也从彭德怀的身上感受到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内涵以及他坎坷一生的酸痛与悲凉。我们必将在这次以“红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中从这三个伟人身上所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我们也将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在我们的身上得以传承与弘扬。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