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内勤先进事迹

  作者: [字体: ]

勤学善思 爱岗敬业

1987年李志军转业分配到市建委办公室工作。1997年广州市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时,他又主动要求调进城管执法队伍。有的同志劝他:城管很辛苦,名声不好听,你不要自找苦吃,这是关系到下半辈子的事,千万要慎重。李志军说:“我这个人好动,在机关呆不住,我觉得城管更适合我”。就这样,他于1998年3月调进直属三大队当了一名普遍队员。隔行如隔山。干城管也不是好干的,忍辱负重,酸甜苦辣、受苦受累不要紧,最使人不解的是,有的市民对城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执法得罪人不用说,弄得不好还被人辱骂、甚至挨打。如果执法程序不严,使用法律不准,可能还会被人告上法庭。他寻思,执法首先要懂法、懂法才能执好法。为此,他潜心学习和研究城管法律法规,从各种专业法中找寻有关城管涉及的法律法规,一一背记。坚持向书本学,向老城管学,向法律专家学。功夫不负有心人。20xx年6月,他顺利拿到大专文凭。时隔三个月,他考上中央党校法律本科班。队友看他学得很投入,有时连饭也忘记吃了,便开玩笑说:“军转干部没有什么优势了,学得再多也没有用,学点适用的法律能处理案件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他说,正因为我是军转干部,所以更要“充电”,万一把案子办错了,那不丢军转干部的脸吗?他坚信,坚持数年,必有收获。为了不耽误集中听课,他请领导把白天班调换成晚班,坚持白天听课,晚上值夜班。当别人在双休日看电视、打扑克消磨时光的时候,他却孜孜不倦地读书。他用两年半时间考完所有法律科目,去年获得大学本科文凭。他深知政策、法规更新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去年,新的《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颁发后,李志军对新旧条例逐条进行对照,哪些条款可以继续使用,哪些已经改变,都弄得明明白白,运用自如。

李志军在努力自学的同时,还组织和督促中队的同志抓紧学习。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老队员田鹰、汪浩、郭广俊都参加了高等院校的函授教育,都取得大专以上文凭。李志军曾经工作过的四中队是三大队的“老人中队”,10人中有6名是40岁以上的老城管队员。20xx年大队组织网上办案,推进政务公开。学电脑对年龄大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李志军一边带头练,一边做好老队员的思想工作,要求全体队员狠下苦功,加班加点练习,全中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这年四中队全体队员都通过了达标考核,并在大队组织的网上办案操作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

李志军勤于思考,恪尽职守,对工作一丝不苟,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指导执法实践。多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广州情况非常熟悉,哪条街、哪条巷、哪些地段是六乱难点、顽点,心中都有数,被大家称为“活地图”。他办案非常严谨,经办的所有行政案件,每一宗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他填写的案卷,字写得工工整整,被大家公认是质量最高的。在三大队只要看了那些详细、清楚、严谨的案卷记录,署的名肯定是“李志军”。

“交给他办事,我最放心。”这是大队长王跃进对李志军的高度评价。在李志军的时间表里,从来就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坚持最早上班、最迟下班,经常是刚上完夜班又接着上白班。他担任中队领导以来,从来没有休过干休假,每年加班未补休超过60天。细心的同志给他算了一笔帐,到城管近10年,他实际多干了2年的活。20xx年5月,李志军担任四中队副教导员,以副代正抓政治工作。当时队员中普遍存在四种情绪,即城管执法难,不被人理解的埋怨情绪;社会利益矛盾凸现期,容易引发执法矛盾的担心情绪;老队员多领导职位少,进步无望的悲观情绪;队伍体制不顺,生存与发展前景不明的失望情绪。对此,他在政治教育中,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开展“讲党性、顾大局、作奉献”的大讨论,组织大家联系个人的成长史,用大道理管小道理,比先烈话人生,比英模激斗志,比下岗人员看得失,从而把正气鼓起来,把消极情绪克服掉。他协助中队长狠抓教育管理,严制度,立规章,用制度管人管事。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队员小汪是一名有30年工龄的老队员,因学历低一直得不到晋升,认为是组织上不关心他,产生了一些想法,干劲一度下降。李志军多次引导他正确对待个人进步,并动员他参加高等院校的学习,为晋升创造条件。队员小刘参加科级职位竞争上岗落选,思想一时想不开,李志军多次找她谈心,帮助她轻装上阵,不要泄气,只要干得好,不愁竞争不上新岗位。在他的努力下,四中队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成了整治“六乱”的坚强战斗集体。

20xx年6月夜间执法队成立后,李志军一干就是半年。20xx年7月初,正值广州创卫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大队安排他担任夜间专业执法队副队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巡查督办工作。大队要求队员每晚22时上班,他一到晚上20时就回单位,认真制定行动预案,给对讲机充电,准备好执法器材,检查好执法车辆。每天晚上,他带着队员整治“六乱”,始终坚持在执法第一线。每次夜间整治行动时,执法车刚停稳,他总是第一个冲下车;遇到急难险重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先后对国家去年暗检指出的、省里检查发现的、市创卫办通报整改的306个黑点连续检查、督办。发现一起,便会同属地大队突击整治,使一些长期扰民的乱摆卖顽固点得到有效整治,专业执法队多次受到市领导和支队领导的赞扬。夜间执法,社情复杂,时差倒转,不时遇到违章者的挑衅闹事,工作既辛苦又危险。大队考虑队员身体健康,决定每两个月换一次班。9月初,大队领导要换他下来休整一下,但他考虑大队人员少,都很忙,便主动找领导,要求继续留队。王大队长劝他:“这两个月你很辛苦,还是换下来休息一下吧,否则,我们也对不住你的家人”。他说:“没事,我顶得住”。可万万没想到,李志军从专业队换班后的第一天,便倒在了家门口。从此,再也起不来了,队友们再也看不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了。

执法为民 公正廉明

李志军先后任过副中队长、副政治教导员,手中有一定的执法权。他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坚持依法执法、廉洁执法、公正廉明、无私无畏。20xx年7月,某公司在广州火车站附近工地施工中,违章运输散体物料,严重污染道路,群众反映比较大。李志军带领队员到现场拍照取证,按照规定开出16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负责人拒不接受处理,指着李志军的鼻子骂道:我们老总上面有人,你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城管教导员吗?还是个副的,你有什么资格管我们,小心你的“乌纱帽”。态度蛮横,十分嚣张。李志军依法说理,阐明利害,把行政处罚决定书交给对方,请对方按时到三大队接受处罚。这位负责人见硬的不行,便来软的,托李志军的朋友出面说情。朋友劝他:“人家来头大,要搞你还不是小意思;再说了就是罚了款,你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你何必一根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该放手就放手吧!”。同事们也感到,人家上面有关系,官大一级压死人,劝李志军撤案算了。李志军认为,咱们依法办事没有错,如果遇到有关系的案子都放了,那法律还有什么用!他对同事说“我这个人就是一根筋,就是丢官也要把这个案子拿下来”。他一次又一次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最终迫使对方接受处罚,硬是把这块骨头啃了下来。

李志军不仅敢于碰硬,而且对蛮横开车的违章“泥头车”司机也敢较真。20xx年底一个晚上12时左右,李志军带领队员在广州大道北设卡查处“泥头车”,发现一司机违章,强行超车,速度很快,便立即截停,这个司机趁队员查看违章情况时,加大油门就跑。李志军招呼大家上车去追,随查的队员说“李队,别较真了,车都跑了,还追什么?别追出车辆事故来。”李志军二话没说,开着车一直追到海珠区工业大道,硬是把这辆违章“泥头车”截了下来,按章处罚。连“泥头车”司机都说“我真服了你”。大家算了一下账,近10年来,经李志军查办的4000余宗各类案件,件件适用法律准确,都成了铁案,没有一起被投诉的,经得起历史检验。

李志军自觉遵守执法纪律,正确处理权与钱的关系,做到公正无私,一身正气,廉洁从政。20xx年9月在李志军带队检查广东某房地产公司广州大道在建的三栋住宅楼时,发现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先行施工,由于案件标的物大,罚款额达91万多元,便开出《询问调查通知书》。为了减轻处罚,施工方项目经理多次约请李志军和经办队员吃饭,都被李志军拒绝。他知道,吃了人家的饭,嘴就发软,执法就挺不起腰来。施工方仍不死心,又指使项目经理到中队活动,见只有李志军一人在场时,将一个装钱的信封塞进他的办公桌抽屉,说“一点点小意思,请高抬贵手,减少点处罚,事后还有重谢。”李志军将信封还到他手上,他又塞进来,并说“收下吧,没人知道”。李将信封往项目经理身上一扔,大声斥责道“你看错人了,谁说没人知道,有天知道,有地知道,还有我的良心知道,收下你的东西让我的心一辈子都不安”。对方无奈,认为李志军是只认法不认钱的人。这件案子完结后,创了三大队近年来行政罚款额最高纪录。

同情弱者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城管执法干部也是人,也有同情心。他们面对的是外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时,容易引起反感造成冲突,还常遇到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围攻和漫骂,执法环境比较复杂。李志军认为,行政执法不能乱来,需要正确处理好执法者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执法手段和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执法艺术,坚持文明执法。对不了解情况的群众,做到忍辱负重,耐心做好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20xx年4月,一辆“泥头车”在海珠区石溪镇鸡春巷一处鱼塘处倒余泥,他带队查到村里,村里的治保员和许多村民不明真相,认为司机是该村的人,倒余泥也不是个大事,不愿接受处罚,便将执法人员围住。李志军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好生态环境,与村与镇与广州大都市建设直接相关,说明乱倒余泥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和城管执法的目的,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明之以法,村民终被说服,主动配合执法,化解了一起执法难题。

李志军认为,城管执法与其它工作一样,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这就必须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做到合法、合理、合情。他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弱势违规者,充满爱心和耐心,以人性化的方式处理好利益关系。无线电厂有一名工人,因欠钱还账而答应帮人家帖小广告。经多次教育无效,李志军根据市容管理规定,给其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这名当事人不服,先是在大队处理大厅里吵闹,一进门就讲邓小平理论,说“邓小平改革开放让我们老百姓富起来,你们城管却不让我活。”吵闹之后又将大队告上法庭,被法院驳回。他仍然不服,就将罚款通知单复印放大,摆在路口,让好心人给点钱替他把罚款交了,引来不少围观群众。当李志军得知这是一个下岗职工,靠低保过日子,欠了别人钱还不上,才去帮人帖小广告的情况后,便立即将情况报告大队,并按规定程序收回罚款通知单,免除了罚款。这名工人事后说:政府的人不是不讲理,是我帖小广告不对,如果都来帖,那整个城市就乱七八糟了。

城管执法难,难就难在如何应对暴力抗法。这是社会利益矛盾凸显期的集中表现。对违法违章者不管,是城管队伍失职;管严了,弄得不好可能引发冲突,甚至导致流血事件。作为中队领导,李志军总是审时度势,临危不惧,妥善处理。今年6月,李志军调整到夜巡队当副队长,他发现荔湾区兴东路是一个久治不逾的六乱黑点,每到晚上12时,就有5-6档大排档占道经营。特别是友和大排档,经多次整治都没有纠正。一次,李志军带队与荔湾大队一起行动,发现友和大排档又占道经营,便决定当即整治。正在城管队员开单暂扣占道物品时,一名男子提着两只打开盖的热水瓶,大叫:谁敢上来,我就泼谁。李志军见势不好,迅速将年轻队员拉到身后,自己冲上去将开水瓶夺了下来。这名男子又冲进房中,操起一把菜刀,大喊:谁敢拿我的东西,我就跟谁玩命。李志军心想,撤不行,撤了更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但不撤可能会闹出事来。他安慰大家:同志们别怕,靠紧点,用盾牌组成保护圈。李志军正气凛然走上前与该男子“对话”,双目紧逼对方,大声说,知道你是在犯法吗?硬是把这个“楞小子”给镇住了,迫使他放下了菜刀。第二天,店老板带着这名打工的小伙子来大队赔礼道歉,连声说:“对不起,我们的行为过激了,要不是那位同志镇住我,我就可能做出犯法的事来,谢谢你们,我甘愿受罚,以后再也不占道摆卖了”。

淡薄名利 关爱他人

李志军认为,官与权、名与利、得与失对每个执法干部都是严峻而现实的考验,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处理的好则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人,否则将遭受人生挫折。多年来他以低调做人,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基层领导干部的高尚情操。

去年6月支队成立夜间专业执法队,需要从直属大队抽调一批执法骨干。他是副教导员,却以一个普通队员的身份主动请缨加入。组织上安排他当一般队员,他毫无怨言,不计个人得失,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夜间执法经常执法到凌晨三四点,除参加执法活动外,他还担当义务司机,把一起执勤的队员一一送回家,等他自己回到家里,已经差不多天亮了。有一次,组织整治“牛皮癣”,他带队在火车站清理乱张贴的小广告,身上粘了许多纸屑和胶水。这时,跟他在建委工作过的一个老熟人目睹此景,吃惊地说:“你犯错误啦,改当清洁工啦!”。他嘿嘿一笑回答:“当个城市美容师也不错嘛。”当队员叫他“李队”时,那个熟人才相信。李队就是这样,像“老黄牛”勤奋耕耘,从不图名利,不图回报。他常说:“我们是公务员,维护城市秩序和清洁,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不是为资本家干活,还计较什么报酬和得失?”李志军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执法工作,有股使不完的劲。队员有事外出,他会主动顶班,大家都称他为“工作狂”。可是,这位“工作狂”在副科级岗位上徘徊了7年之久,在一次晋升正科的推荐中,他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另一位与自己职务相当的同志。每年评比先进,他总是推荐这个,推荐那个,把荣誉让给别人。他殉职后,组织上在清理他的档案时,才发现他受的奖励并不多。不是他评不上先进,而是每年主动让荣誉,从来不向组织伸手要。这体现了一个中层领导干部宽广的心胸和对队员的挚爱情怀。

巴金有一句名言,“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这正是李志军一生的真实写照。在队员的眼中,李志军是关爱下属,乐于助人的好领导。刚到中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执法经验,老队员担心出事,大都不爱带新队员出勤。李志军把他们视作城管队伍的希望和未来,当作亲兄弟来看待,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反复交待注意事项。1998年分到三大队的10多名大学生目睹李志军突然离世,悲痛难忍,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都含着泪花说,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李教导员的一半功劳,他为我们操尽了心。李志军每次出去执法都带着他们,每整治完一个黑点,给他们讲解,肯定做得对的,指出存在问题。在李志军的热心帮教下,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担任了中队的领导。平时,他发现谁有困难,总是热情帮助。队员田鹰家住海珠区,夜巡结束后已没公交车,打的回家要20多元。李志军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和节省开支,每天用自己的车先送他,一送就是两个多月。队员罗玉琼患急性喉炎,他带上礼物亲自上门慰问;内勤蔡志勤一次在工作中晕倒,他马上开车将她送到医院;队员王浩自己一个人带小孩,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他就叫妻子帮她整理家务,照顾小孩;队员郭广俊的爱人没有安排工作,他主动帮忙联系。

李志军不仅对中队队员充满了情和爱,而且对转业多年后找他帮忙的老部队的战士也伸出无私的手,尽心尽力,热情帮助,用一言一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战友潘建红在部队犯了纪律,被判2年有期徒刑,在监狱自暴自弃,感到没面见人。他听说后,提着慰问品专程到监狱去看他,给他讲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启发他告别昨天,改造好今天,争取早日出狱。潘非常感动,后因表现好被提前释放,现在花都找到了工作,还成了家。他听说李志军不幸逝世的消息后,哭得鼻一把泪一把,感慨地说,没有李志军就没有他的今天。志愿兵周建祥是个孤儿,1995年复员后留在广州,一直找不到工作。如果不把户口落实好,便要回老家。李志军四处联系,让周建祥把户口迁入他家。后来又将他妻子、女儿的户口迁了过来,至今一家三口的户口仍在李志军的户口本上。好友李建夫妻双双失业,在四川做生意时患哮喘病逝世。李志军闻讯后悲痛得足足半个钟头没有说一句话,然后逐个通知他所知道的生前好友,带头组织募捐,共筹集18000元,用于孩子上学。当死者的亲属接过这笔钱时热泪盈眶,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情义无价,奉献真诚。李志军的慈善之心、火热心肠将永驻人们的心间。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