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凡卡比童年500

  作者: [字体: ]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在一部作品《凡卡》中塑造了一个由乡下来城里做学徒的9岁男孩——凡卡。讲述了凡卡童年的悲惨生活。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一个亲人。而爷爷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将9岁的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凡卡在城里无依无靠,备受欺侮。他受尽了折磨——老板动不动就打他,食物也少得可怜,可那里,没有人同情他。

  读着《凡卡》,我不禁为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暗自庆幸。在家有父母疼,有爷爷、奶奶爱;在校还有老师、同学的关心。我们现在能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上学,老师教我们各种知识,使我们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渐渐长成一个有一定知识的少年。而凡卡呢,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可他却只能在老板家做苦工……凡卡是多么可怜啊!再看他的食物也少得可怜——一点面包和一口稀饭,每天一成不变。而我们每天都有美味可口的饭菜,甚至有些同学还浪费粮食和挑食,多么不应该啊!

  凡卡童年的生活十分悲惨,和他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我饧涩的眼,第一百零一次被你的泪水染得不知所措;我迷茫的心,第一次在你悲伤的狂澜中复活。 我认真读完了这篇醮着泪水的文章——《凡卡》。文章的每一个字就是一个伤口,每一个伤口都蕴蓄着凡卡的痛苦,每一点痛苦都催人泪下。所有的一切叠合起来,就是凡卡悲惨的童年。
《 凡卡》这篇课文写了一位从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9岁儿童凡卡·茹科夫。凡卡是生活在旧俄时代的穷孩子。才9岁,一个本该在父母膝下嬉戏的年龄,而他却被送到城市里来当鞋匠学徒,过着非人的生活,他常常挨饿、挨冻、挨打,受了委屈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他实在忍受不了了,才迫不得已写信叫爷爷带他回去,回到那个快乐的农村。凡卡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遭遇呢?那是因为他生长在俄国沙皇统治最残暴、最黑暗的时期,在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穷人是不可能得到平等和幸福的。而我们这些当代儿童是幸运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从小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凡卡年仅9岁就做了鞋匠学徒,过着悲惨的生活;而现在跟凡卡仿佛年龄的儿童,却早就背起书包上学,和同学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凡卡经常受老板无理的刁难和伙计恶作剧的捉弄,还常常被打。而我们这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我们当成宝贝,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舍得打啊!
凡卡早上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饭还是一点面包,这点东西怎么能填饱肚子呢?因此他经常挨饿。而我们这些“小太阳”、“小公主”们,连鸡鸭鱼肉都吃腻了,天天上多美丽、肯得基。可我们并没有满足,还父母买零食,不想吃就喂垃圾桶。我自己曾经就有过这样的“光荣历史”,现在想起来真是无地自容。
凡卡睡在过道里,肯定很冰很冷,特别是冬天冻得手脚麻木。而我们现在住得是楼房,睡得是漂亮的床,盖得是暖和的棉被,冬天还有空调。
凡卡的童年是孤独和无助的。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孩子,天天充满阳光和温馨,人人都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童年,沐浴着温暖的关爱和教导。
“亲爱的爷爷,求您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凡卡恳求的爷爷带他走的话语又萦绕在我耳边。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凡卡只是旧俄社会穷苦人民的缩影和代表,在那个时期,有无数穷苦孩子遭受着和凡卡一样的折磨和痛苦,他们都有着相同悲惨的命运啊!
通过《凡卡》这篇课文,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能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生活。也让我明白这种生活要好好珍惜,不能因为条件好了就游手好闲。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祖国,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