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观后感

  作者: [字体: ]

看了此次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展,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环境与人文的推崇。(虽然在抵制日货,但就象鲁迅先生所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扬弃的观点去对待问题,社会才能有所进步。)

建筑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设计符号,或为地标或为城市景观,每说起一座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建筑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改造自然世界最为突出的案例之一了。如何与天然自然的在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形成和谐统一,是当代建筑设计师一直以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人化的自然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站在安藤忠雄世界贸易中心重建的设计前,我有些黯然,安藤忠雄写下了他的设计思路:

(20xx年9月11日上午纽约突袭而来的恐怖事件,不但夺走了数以千计的人们尊贵的性命,也夺去了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记忆”。这种行为破坏了一个世纪以前诞生在岩石上的现代大都市纽约,以至美国的富庶与繁华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建筑了20世纪的世界以及其价值观的一种否定,这种行为不因该得到饶恕。从单纯的破坏与一连串的报复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得到重生。但是事情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对立造成的,即以追求和传播全球性标准为至上的美国社会价值观和与此对立和试图保持自身民族的身份意识同一性,保卫其宗教基础的伊斯兰世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这个是被逼至绝境的人们最后拼死一搏的反抗。

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时候,在地球这个有限的空间中过着纷杂生活的我们,怎样才能共生共存呢?能否既互相认同彼此的存在又营造出一个共同体呢?

如何要填补已然消失的世界贸易中心遗迹的空白,我想那不是建筑,而因该是为安魂和反省而作的“场所”吧!于是我提议建造一个坟墓,坟墓将成为一个景观,它的形状为球形剖面的1/6,球的半径为地球赤道半径的1/30000,高度约为30米)

在看完了整个设计思路后我颇受震动,人们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每一项的科学研究及发明设计都引起世界欢呼、雀跃。作为人本身种族之间的界限似乎被淡化了,但在某些特定的场所,矛盾又被激化,从颐和园到世贸大厦,过去的历史似乎在重演,被摧毁的是建筑还是世界观?当今社会我们该信仰什么?建筑可以被重建,可是人的信心是否能够重建?种族的隔阂与仇视能否被消弭?这个话题过于宽泛,让我们还是回到建筑本身吧!

建筑与环境与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他的建筑就如同一棵自然生长的树木是逐步成形的,建筑的细节部分就如同油画的一抹亮色,不时让人眼前一亮,那一片贝壳图案组成的浅水区,樱花盛开的樱花园以及考虑到樱花凋谢后所构成的秋的萧瑟无不另人心动,长长的通天梯一半是幻想一半是现实,人是否走到顶就能与上帝对话?在理性与感性中,安藤忠雄在寻求平衡。

对上海的建筑一直很关注,比如象糖葫芦的东方明珠,火锅样的博物馆以及象三个大碗的科技馆,这些形容词是老百姓对与建筑的戏称,但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品出另一番滋味,总之,在新的一年的开始,祝福中国的建筑师们能够为中国留下更多的奇迹吧!————————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观后感 
内容查询